人行道砖的保养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日常清洁、防污处理、砖缝维护、防滑措施、及时修复损坏以及季节性防护等方面。以下是具体说明:
1. 日常清洁
定期清扫路面落叶、泥沙等杂物,避免污垢长期堆积导致砖面磨损或渗色。轻度污渍可用清水冲洗,顽固污渍(如油渍、青苔)可用中性清洁剂配合软毛刷擦拭,禁用强酸强碱清洁剂,以免腐蚀砖体表面釉层或造成褪色。高压水冲洗时需调低压力,避免冲坏砖缝填充材料。
2. 防污防护
新铺砖或翻新后,建议涂刷石材或陶砖防护剂(如有机硅类防水剂),形成疏水保护层,减少雨水、油污渗透。深色砖需特别注意防染色,避免金属物品(如铁器)长期接触导致锈斑。若砖面已渗色,可使用去污膏局部处理。
3. 砖缝养护
砖缝是易损部位,需定期检查填缝材料(如水泥砂浆、树脂填缝剂)是否脱落或开裂。松动处应及时清理后重新填补,避免积水渗入基层导致砖体空鼓。填缝时注意预留2-3mm伸缩缝,以适应热胀冷缩。若为透水砖,需确保砖缝透水性不被堵塞。
4. 防滑处理
雨雪天气砖面湿滑时,可撒布石英砂或铺设防滑垫临时增强摩擦力。长期防滑可通过喷涂防滑剂(增加表面粗糙度)或选择哑光防滑砖铺设。避免使用盐类融雪剂,以防腐蚀砖体及金属配件。
5. 破损修复
发现碎裂、凹陷的砖块需及时更换:撬起损坏砖块,清理基层残留物,新砖浸水湿润后采用原铺装材料(如干硬性水泥砂浆)重新铺设,确保与周边砖面齐平。大面积损坏可能需检查基层结构是否沉降。
6. 季节性防护
- 冬季:北方地区注意冻融循环影响,及时清除积雪,避免积水结冰膨胀导致砖体开裂。
- 雨季:检查排水坡度,疏通排水孔,防止积水浸泡引发基层软化。
- 高温季:避免重物长时间压迫砖面,防止温度应力导致变形。
7. 长期维护计划
每季度巡检一次,记录砖体松动、裂缝、褪色等问题,制定周期性维护(如3-5年填缝翻新)。透水砖人行道需定期用吸尘设备清理孔隙堵塞物,维持透水功能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延长人行道砖使用寿命,兼顾美观性与安全性,降低后期维修成本。

上一条:人行道砖铺设时如何保证平整度?
下一条:人行道砖出现裂缝如何修补?







